挺進約旦●玫瑰城佩特拉8日遊/Day 4 -- 佩特拉 Petra (PART 2)
佩特拉是納巴泰人(古代阿拉伯部落)的王國首都,在西元前一世紀時最為鼎盛。
西元106年被羅馬帝國攻陷,淪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,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具有古羅馬風格的建築。
三世紀起,因海上貿易興起,佩特拉陸上商路地位逐漸沒落。
七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,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。
直到1812年由瑞士探險家發現後,才又重見天日。
佩特拉中最為有名的景點就是上面照片中的 -- The Treasury。
The Treaury 的原名是卡茲尼神殿,是佩特拉古城中心的一座神殿,俗稱「寶藏」。
終於看到了我期盼已久的「寶藏」了!!!! 真的是太美了!!! 太美了!!! 太美了!!!
神殿由是在一整塊砂岩中雕刻而成,高40多公尺、寬30多公尺,人站在寶藏面前,又變得好小。
另外~~~照片中的兩隻駱駝,很搶戲ㄝ,讓整個照片很有沙漠fu,可愛!!
卡茲尼神殿的建造原因和時間,目前都不法確定,推測可能是在西元前100年~西元後200年之間。
當地的貝都因人傳說其頂部藏有寶藏,因此才有「寶藏」這個別名。
整個殿門分兩層,羅馬式的石柱柱頭上都有雕花裝飾,門檐和橫樑也都有精美的雕刻。
神殿內是不准進入的,導遊說:因為我們不是印第安那瓊斯,所以不可以進去。(哭哭)
殿門上有幾個石龕,石龕中分別有天使、聖母、漢代有翅膀的戰士石像。
在殿門兩側有個兩排的小方格,據推測那應該是當時建築工人的"梯子"。
再次證明:古人絕對有輕功!!!!
來張照的不太好的全景。
卡茲尼神殿很大、卡茲尼倚靠的石頭更大,這樣一比較起來,人類真的是渺小如豆。
終於到了我的夢想寶地,當然要JUMP一下。
在寶藏前面大約停留了半個小時左右,就被催促著繼續往前走。
佩特拉的園區實在太大了,一天要把它全部看完,真的好難。
離開寶藏,繼續往前走,會進入 Street of Facades 區域,這片區域都是墳墓。
牆壁平整又垂直,很難想像在兩千年前的人們,是如何把山壁弄成這個樣子的。
據說考古學家曾經雇用攀岩高手上到墓穴的頂端,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。
很可惜,盜墓者永遠都比考古學家早一步發現這些地方,墓穴早已被掏空,只剩下一堆白骨。
這一區的洞穴則是"比較不有錢"的人的墳墓,岩壁依然筆直,但是每個洞穴的規模卻小很多。
在 Street of Facades 區域的附近,有很多小商店,其中以沙畫最為吸引人注意。
本想扛一個回家的,但是因為家裡太小,沒有地方擺放,所以只好把沙畫裝在相機裡帶回來...
繼續往前走,會看到 The Theater 劇院。
有人說這很像是羅馬人蓋的劇院,其實這是納巴泰人建造的,比羅馬人進入佩特拉的時間早許多。
劇院可容納8,500人左右,規模比在傑拉什看到的劇院都來的大。
過了劇院,又走了好遠好久,來到另一個點 -- The Nymphaeum 噴水池。
茂盛的枯樹下,原本是個羅馬人的噴水池,水源從蛇道用陶管引進來,大約建造於西元2世紀左右。
現在早已看不到噴水池的樣貌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棵450多歲的開心果樹。
繼續往前走,來到了 Colonnaded Street 柱子大街。
柱子大街大約建造於西元106年左右,是個標準的羅馬式格局--東西向的走廊。
走過柱子大街,會來到 Temenos Gateway 坦密諾斯大門,大約建造於西元二世紀。
大門原本有兩扇巨大的木頭門,現在只剩一個空空的通道。
坦密諾斯大門的用處,在於分隔商業街(柱子大街)和神殿區域。
Qasr Al-Bint 神殿由納巴泰人所建,神殿裡祭拜的是Dushara神,大約建於西元前30年。
Qasr Al-Bint 這個名字是由貝都因人取的,意思是「法老王女兒的宮殿」。
羅馬人入侵後,把這裡改造成羅馬人的神殿,雖然如此,這個神殿仍是城中最重要的地方。
這個神殿大約在西元三世紀左右被廢棄,後來又因地震等因素,坍塌的亂七八糟。
經過考古學家的重建,讓我們得以從斷垣殘壁中,去推想數千年前的樣貌。
走了一個早上,真是飢腸轆轆。
今日的午餐是在園區內享用,這樣可以節省時間。
午餐菜色挺普通的,口味也普普,甜點更是可怕極了。
隨便扒了兩口飯、吃了兩片餅,我們就迅速著裝準備出發,準備前往另一個重頭戲--A'Deir 修道院。
A'Deir 修道院的名聲,可能沒有寶藏那有響亮,但是自從有「變形金剛」加持後,聲名大噪。
修道院搶先看~~~~修道院有多大,人肉比例尺即將登場。
下一篇:修道院無敵大,即將驚人登場。
~~~Day 4 (待續)~~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