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 to our website !

Belle's Travel Log

╭★黃小文的旅遊日誌★╮

離開皇宮,我們立即前往大市集。
聽說大市集約七點左右就要關門,看來我們只剩一個多小時可逛了,真是氣人耶,都是破遊覽車拖累我們...(怒)

●大市集

 先來介紹一下大市集的由來。大市集是1460年,蘇丹建造城市中的建設之一,隨著規模的擴大,商家也越來越多。它是目前中東地區最大的市集,總共有20幾個出口,店舖更是多的數不清。

離開高塔後,我們要前往下個景點,坐在遊覽車上看伊斯坦堡的街頭,也是相當精采。


(上圖)頭頂重物的路人甲。
頭頂重物的特技,在伊斯坦堡也看的到,這位老兄技術高超,手插在口袋裡,完全不用去扶頭頂上的東西,真是高手中的高手!!
冰凍之旅的遊船行程結束後,我們要趨車前往今日午餐的餐廳--加拉達塔。
由於那個塔在小巷弄之中,遊覽車開不進去,所以我們只能步行前往。


(上圖)前往加拉達塔的小巷中。
我們去的當天,那附近好像要辦選舉活動,小巷中擠滿了人,絕大多數是警察。
不知道是有什麼大人物要來,真的好多好多警察喔!!
日期:2009年1月30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伊斯坦堡的天氣:陰

 行程:遊艇暢遊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→加拉達塔吃午餐→多瑪巴切皇宮→大市集→返回溫暖的家

 有鑒於昨日早上太晚起床,導致沒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點,於是我們自行提早morning call的時間,爲了要好好的享用在土耳其的最後一頓早餐。

在快速確實地梳洗後,也沒多看外頭的天氣是陰是雨,直接款行李準備離房間,奔向餐廳~~

在伊斯坦堡真是"馬不停蹄",參觀完一個景點,又立刻得趕到下個景點,於是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快步走過伊斯坦堡的街頭,沒有多餘的時間讓我停下來拍照,只記得那時約莫下午五點左右,正好是下班時分,路上好多來往匆忙的行人與我們擦肩而過。

距離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到五分的路程,我們到了下個景點,也是小文在伊斯坦堡最期待的景點--地下宮殿。

●地下宮殿

 於西元527-565建造,君士坦丁大帝使用了7000多名奴隸完成這個地下蓄水池,長143公尺,寬65公尺,高9公尺,地下宮殿內共有336根大石柱。宮殿內的水引自20公里外的黑海,貝亞濟區及法堤區交界處的羅馬水道橋(小文不清楚那個地方,因為沒有去哩),是當時最重要的引水道之一。


(上圖)伊斯坦堡的小販。
參觀完皇宮後,我們要走到下個景點--聖索菲亞教堂。因為這區有好幾個著名的觀光景點,所以路邊很多小販,有的賣紀念品,有的是小吃攤。上面左邊照片是在賣各式各樣的紀念品,右邊的照片則是在賣烤玉米,他們的烤玉米沒有像我們還會刷上香噴噴的烤肉醬,你看攤上那堆玉米看起就來很不可口,完全沒有吸引力。
走了一個早上,雖然不至於腿酸,但是伊斯坦堡又冷又濕的天氣,搞的大家直打哆嗦,拿傘的手,凍得又冰又僵,所以很想趕快進入溫暖的室內。


(上圖)從皇宮鳥瞰博斯普魯斯海峽。
托普卡皇宮位於伊斯坦堡的至高點,有利於防守,既然是至高點,VIEW當然很不錯,但...我們不夠LUCKY,遇上下雨天,整個天空灰濛濛的,連行駛在海峽上的船隻都看不清楚。
 有錢的人總是奢侈的!! 無論是在哪裡、哪種種族、講哪種話、喝哪種水,只要那個人有錢,都是極盡奢華,接下來參觀的皇宮,也是屬於奢侈到了極致的代表。

●托普卡皇宮

建造於西元1459年,鄂圖曼帝國的450年中,有36位蘇丹半數以上都住在這個皇宮裡。
皇宮的地理位置很好,易守難攻,離一般平民老百姓的住所又不會太遠,因此成了最佳的所在地。
1924年,托普卡皇宮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,成為一座博物館。

日期:2009年1月29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氣:接近零度的寒冷雨天

 行程:伊斯坦堡 (賽馬場→藍色清真寺→托卡普皇宮→後宮→聖索菲亞教堂博物館→古地下儲水池)

 依然是起個大早的一天,今天最棒的就是不用打包行李,可以任由瓶瓶罐罐攤在桌上,悠閒的梳妝打扮,準備去享受豐盛的早餐。在梳妝打扮之前,先去看看伊斯坦堡的清晨長什麼樣子...
土耳其是跨越歐亞兩個大陸的國家,伊斯坦堡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分為兩部分,最精華的古蹟都位於歐洲端的舊城中。從未踏足"歐洲"的小文,這次終於踩在歐洲的土地上了。

走過著名的圖書館後,還有精采的古蹟等著我們~~


(上圖)大理石街。
走在艾菲索斯古城裡,我應該有看了上千塊躺在地上的石頭,和上百根躺在地上的圓柱吧。
據說這條大理石街,以前是熱鬧的市集,而且可以通道港口,所以這裡可是交易非常熱絡的。
還要繼續往下走,我們還沒看到最著名的圖書館呢!!

走著走著~~突然看到遠處那面牆,就是有名的塞爾瑟斯圖書館。


(上圖)克里特斯。
聽說這條道路可以直通港口,道路下建有水道,可排除廢水、污物...等。
石板路也兼具運送木材和火苗的功能。
所謂~~休息,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真的說的很有道理!! 
在皮衣工廠裡發愣、在聖母小屋前冥想,的確是累了,該去吃午餐休息一下。
我們在聖母小屋山腳下的一間餐廳用餐,裡頭依然只有我們一團遊客。


(上圖)晚娘面孔的老闆娘 v.s. 糊勾勾的食物。
日期:2009年1月28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氣:雨轉晴

行程:庫莎達西→艾菲索斯古城→伊茲米爾→伊斯坦堡

又是嶄新的一天,今天行程一樣是豐富無比,打開窗戶一看,外頭的天氣似乎不太妙,烏雲密佈,彷彿等會就要來場傾盆大雨似的。雖然知道天氣不好,但是我們還是得照走行程,尤其是要去吃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餐--早餐。

行駛中的遊覽車,就像個大搖籃似的,越搖越好睡,加上飯後血液都往腸胃中移動,大腦更是呈現恍神狀態。我已不記得沿路的風景,一張相片都沒拍,也許是沿路沒什麼值得拍照的景色吧!! 等我清醒的時候,已經到達目的地--阿芙羅迪西亞。

●阿芙羅迪西亞

這個古城的歷史,可回溯到西元前3000年前的銅器時代,不過它在羅馬時代達到了全盛時期,從阿芙羅迪西亞神殿的大門、劇院、市集、運動場等建築特色即可窺知。一般相信因為當時愛與美的女神--阿芙羅迪特強力守護這座城市,所以這城市就以她的名字來命名。(感謝MOOK雜誌提供)


●遠眺棉堡

在離開棉堡前,我們要再去看一次那美麗的石灰棚。


(上圖)像雪一樣的石灰棚。
山頭上白色的部分,是因溫泉水中的碳酸鈣,長年堆積所留下來的石灰華結晶,遠遠眺望,真的很像是白雪。
●古浴場


(上圖)古浴場。
土耳其當局為了保護棉堡的溫泉,要求靠近棉堡水源地的一家旅館停業,目前只剩下一個溫泉池對外開放,嚴格說來,它也是算一個古蹟。
●棉堡 (帕慕卡雷)

棉堡真正的名稱,其實是叫做帕慕卡雷Pamukkale,在土耳其語中,Pamu是棉花的意思,Kkale是城堡的意思,因此就有了"棉堡"這個別稱。

在棉堡,有著土耳其另一個高知名度的自然奇景,每年總有上萬名遊客前來爭睹這個狀似棉花城堡的白色岩石瀑布。

日期:2009年1月27日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氣:晴空萬里

行程:棉堡→阿芙羅迪西亞→庫莎達西

 又是嶄新的一天,推開窗簾,看到外頭陽光耀眼,心情就飛了起來,惺忪的睡眼,也立刻消失無蹤。昨晚的溫泉,果然是有些作用,讓我一夜好眠,連咳嗽的陣狀都舒緩了許多。大家別會錯意,溫泉並不能醫治我的感冒,而是熱開水的緣故。感冒真的要多喝熱開水!!

一日中,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,而我最期待的也是早餐。準確又快速的整理好行囊後,立刻前往餐廳吃早餐。


 在阿斯班多斯古鎮旁吃完中餐,我們又立刻驅車趕路,要趕在天黑前到達遠在兩百多公里外的棉堡。

可能因為吃飽飯後,血液集中到胃裡,導致大家昏昏欲睡,外加上搖籃般的巴士,於是團員們紛紛睡去,而我...卻因為咳得像肺痨鬼,無法入眠...

雖然沒辦法休息,但是沿路的美景,也讓我驚喜連連。


●羅馬引水道

在阿斯班多斯的羅馬引水道,全長19公里,從小丘陵引水至北方的城鎮。
它有兩個源頭,一個是位於海拔550公尺的Gökçepinar,另一個為海拔440公尺的Pinarbas i 。
水道幾乎都是60cm寬、90cm高,水道的牆厚度約為40cm。
據說原本城裡的飲用水都是汲自數口深水井,但是城市的規劃設計師們預測,隨著人口增加,水井遲早不敷使用,所以設計由高山湖泊引水進城,因而興建了引水道 。